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五月鳴蜩: 蟬的夏日演唱會

《三十六計》中有「金蟬蛻殼」這一著,而自然界之中,蟬的蛻變及鳴唱正標誌著盛夏的來臨。


蟬在中國文化當中影響甚深,而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蟬的名字經過充分反映出中華文化的多元性。早在《詩經》之中,蟬便以「蜩」的名字出現,有云「五月鳴蜩」,先民在日常生活之中,觀察到夏季是蟬鳴的季節。

Scolopita fusca 褐刺蟬 head close up

我們常常說的蟬其實是昆蟲大家族「同翅目」中「蟬科」的成員。不少蟬科昆蟲的幼蟲皆生活在泥土之下,吸食植物汁液作為食物,並利用泥土的掩護避開捕獵者,默默地成長等待破土以出、蛻變為成蟲的神聖一刻。仲夏的夜晚是蟬類幼蟲變身為成蟲﹝這個蛻變過程稱為「羽化」﹞的重要時刻。經過了多年不見天日的地下生活之後,幼蟲會破土而出並爬上樹幹或其他枝條,為迎接其全新的形象作最後的準備。羽化時幼蟲背部的外殼會首先裂開,蟲子爬出這外殼之後會傾力展開其翅膀,等待身體乾透及硬化之後便可以開始生命之中新的一頁。而羽化之後所留下的外殼稱為「蟬蛻」,是中藥的一種。

Exuvia of Scieroptera sanguinea  紅鼻蟬之蛻

孔子曰「食色,性也」,蟬類的生活規律亦是一樣。蟬的成蟲不但需要全力獻唱情歌以吸引異性,也需要進食以補充身體的能量。蟬的成蟲擁有刺針一般的嘴部,取食時會將其插入植物身體中的管道吸取其汁液,吸食過程之中會將汁液中多餘的水份盡快由其尾部排出。觀察蟬類覓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活動,在蟬群取食的樹下,那排出的液體一串接著一串的落下,其密集程度甚至可有降雨的聲勢。


蟬鳴是迎接盛夏的最佳歌聲,亦是大自然之中令人許多聯想的樂曲之一。《淮南子》曾以「蛇不足而行、魚無耳而聽、蟬無口而鳴」來描述動物世界中的一些特殊技能。蟬的鳴叫之聲是由振動腹部的薄膜而產生的,所以既不需要換氣休息,也可以一邊進食一邊鳴叫。

Scolopita fusca 褐刺蟬 ventral view


有云「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流傳極廣的詞語巧妙地道出了自然界中食物鏈的關係。用心觀察是了解大自然的起步點,除了大家熟悉的體形碩大的蚱蟬、碧翠如玉的草蟬及黃點斑駁的斑蟬之外,蟬類大家族之中尚有許多成員等待著我們去認識,而且除了夏季,蟬家族成員在其他季節亦可以觀察到,讓我們一同投入蟬鳴的世界。

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新書介紹──《飛羽瞬間:中國野生鳥類精彩圖片選》

新書介紹──飛羽瞬間:中國野生鳥類精彩圖片選

中國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單以種類來說便有近1400種,佔了全球鳥類的約五份之一,當中不僅包括全球瀕危的珍稀種類,也有許多特有種類。無論是常見的或是珍稀的種類,鳥類自有其迷人之處,亦成為了野生動物攝影師絕佳的拍攝題材。


野鳥世界,引人入勝。鳥類攝影,讓許多愛鳥人士迷上了攝影,亦引領了更多攝影愛好者認識野生鳥類之美。數碼攝影的技術發展,與及中國內地經濟水平的提高,讓更多愛好者能夠進入野鳥攝影的迷人領域。


二零零八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舉辦了「飛羽瞬間鳥類攝影大賽」,讓全國各地的鳥類攝影師有了交流的平台,也讓讀者有機會欣賞野鳥之美,進一步為保護野生動物作了最有力的宣傳。二零零九年,主辦單位將精彩作品結集成書,出版了《飛羽瞬間:中國野生鳥類精彩圖片選》一書,為讀者呈上了全國各地77位攝影師共122幅作品。透過這些作品,攝影師們帶領著讀者上山下海,從全新的角度呈現了中國境內多元化的生態系統,包括白雪皚皚的高原環境、樹木參天的茂密森林、水草豐盛的沼澤濕地、一望無際的濱海地區等,讓我們欣賞到各種鳥類的羽翼之美,窺探牠們的生活中點滴。


書末附贈的「中國觀鳥地」地圖向讀者介紹中國的觀鳥拍鳥勝地(這些當然亦是需要重點保護的地區),而「中國候鳥遷徙」的示意圖則讓讀者明白到長途遷飛的候鳥每年所飛越的驚人距離,與及中國在全球鳥類保育的重要性。


每一張作品皆附有鳥類的中英文名稱、拉丁學名、生態及分佈簡介與及攝影師的拍攝扎記等,不論閣下是自然愛好者或是攝影發燒友,《飛羽瞬間:中國野生鳥類精彩圖片選》都是一本值得收藏及參考的好書。本書由攝影師張書清及趙超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定價人民幣198元。


Book Cover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over 1300 species of bird, some 20% of the world total, including many endemic species as well as globally endangered species. All of these birds make good subjects for wildlife photographers. Digital technology has invited more people to indulge in wildlife photography. Economy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 has also made photography a more affordable hobby. Over the last decade, more and more elusive birds in China were shown to the world.


In 2008,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organized ‘The Best Wild Bird Pictures of China’ photo competition which attracted a good number of entrances. Some of these wonderful bird pictures are now in print, in the ‘The Best Wild Bird Pictures of China: Volume One’ which included 122 pictures from 77 photographers. The assorted pictures show the beauties of birds of montane regions, primary forests, snow-covered area as well as coastal wetlands.


The book has a map showing the suitable birdwatching locations in China which enthusiasts can refer to. In addition, a map showing the migratory routes of birds over China provides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birdwatchers and photographers to understand the global importance of China in terms of bird conservation.


Each picture in this book has the Chinese, English and scientific names of the bird. Photographers’ note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birds are also provided. ‘The Best Wild Bird Pictures of China: Volume One’ is a valuable reference book for vivid birdwatchers and wildlife photographers.


‘The Best Wild Bird Pictures of China: Volume One’ is edited by Zhang Suqinq and Zhao Cao, published by Encyclopedia of China Publishing House, RMB 198.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誰是害蟲?

最近我有朋友在行山時,其友人們見到大群芫菁正在啃食植物的葉片,認為應該出手干涉,殺死芫菁以保護葉子,甚至考慮用火燒對待。對這件事我有感而發,在此分享

Mylabris phalerata 大斑芫菁

大自然之中沒有所謂益蟲或害蟲,只有各司其職的不同種類的生物,包括各種細菌及昆蟲

人類以自己的觀念強加於其他生物之上,把昆蟲分為兩大類,即是益蟲和害蟲,在現代科學及生態學已經發展了一定設度的時代,經已顯得不合時宜

芫菁沒錯是以植物作為食物,可能會對個別一株植物造成傷害,但這亦正正的給予機會其他植物生長的空間,平衡了植物之間的競爭,整體而言,對於植物的生態系統是具有一定作用(我見過芫菁取食薇甘菊的葉片)

另一方面,芫菁本身亦是許多其他生物所需的昆蟲,包括其天敵捕獵者與及寄生蟲等,關係著另一條食物鏈,甚至是多個食物網的平衡

所以,下一回行山時遇到人類眼中的所謂害蟲(有時包括蛇類,或其他外貎較為寄特的昆蟲等),要明白在牠們眼中,人類才是地球的真正而唯一的害蟲!

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每天都是蜻蜓節

今年香港濕地公園於六月至九月期間舉辦「蜻蜓節」,以蜻蜓作為主題,透過講座、展覽、導賞、攝影比賽及工作坊等,讓市民大眾對蜻蜓有更多的認識。而更重要的,是在欣賞各種蜻蜓的美態之餘,令大眾更加關注保護濕地的重要性。

香港氣候溫和,春夏潮濕多雨,加上擁有名種不同類型的河溪與及濕地,是華南地區其中一個適合各種蜻蜓及豆娘棲棲息的地方。每天的三月至九月是觀察蜻蜓及豆娘成蟲的好時機,而其他月份,蜻蜓愛好者仍然可以研究水中稚蟲,與及閱讀關於蜻蜓的文獻及著作。

在香港這個華南的福地,只要閣下是愛好者,其實每天皆是蜻蜓節。

Macromidia rapida_male 颶中偽蜻_雄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迎驚蟄

春天潮濕多雨,似乎不利進行戶外拍攝,也不宜進行山野活動。

真的嗎? 若然閣下在這段期間窩在室内,你將會錯過大自然舞台所上演的許許多多的精彩片段。
酢醬草上水珠 Water droplets on Oxalis leaves
晶瑩亮麗的點點水珠賦予大地生命的動力

在這個天氣乍暖還寒、晴雨不定的時節,蟄伏的小生命紛紛甦醒,大地變得充滿生機。

小草在霧雨之中抽出了嫩綠的新葉,春花配合著昆蟲出沒的時份綻放了迷人的小花。

Rhaphiolepis indica 車輪梅
車輪梅又名「春花」,其花期告知我們「春天到了」

先知先覺的各種昆蟲,經歷了漫長的卵及幼蟲階段,完全變態的種類在蛹内完成了蛻變,這時以全新的面貎進行傳宗接代的工作,演繹生命中絢麗璀璨的一幕,蛾類及蝴蝶是當中的表表者。

Barsine striata 優美苔蛾
優美苔蛾是香港顏色較鮮艷的蛾類

不完全變態的種類則進行了最後一次蛻皮,換上成蟲的裝束,各師各法,展開昆蟲世界中最迷人的一面。雄性蟬類以鳴唱吸引雌性,牠們用心用力唱出的情歌響徹了山林。成年的蝽象有的靠著非凡的保護色隱藏於植物之中,進食、求偶、交配、產卵,讓生命世代延續,見證一個又一個的生命奇觀。

Aspongopus chinensis 黃角蝽象/九香蟲
黃角蝽象身上的保護色讓其隱藏於枝葉之間,成功躲避捕獵者

蟻蝽
海南迅足長蝽那酷似螞蟻的外貎可以嚇退許多捕獵者

_MG_1850
蟬類的非凡保護色很多時候讓我們「只聞其聲,不見其影」,這時是考驗我們觀察力的好時機

捕獵者蜘蛛則趁著獵物繁衍的時候,各出奇謀,有的吐絲結網,靜心守候獵物,有的則游走於植物及泥土之間,主動出撃捕獵身處其中的各類小昆蟲。

蛛網上水珠 Water droplets on spider net
在霧雨天氣蜘蛛網成為了郊外一件件的藝術品

跑蛛
跑蛛科的成員以伏擊的策略捕捉獵物


不管春天是否讀書天,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一年之計在於春,這是大自然展現生命力的時候。

精彩的大自然舞台劇,不管有沒有編劇,一樣年復一年,世代不斷的上演著。除了作為觀眾之外,我們其實亦是當中的演員。觀察自然,投入自然,由身邊開始。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繽紛的蛾類世界﹝之二﹞

在童話故事之中,醜小鴨最終變成了高貴美麗的天鵝。

飛蛾的生命之中,不論最後變成的是顏色艷麗奪目的種類,還是外表深藏不露的成員,幼蟲階段自有著其迷人之處。

最為我們所熟識的蛾類幼蟲相信是尺蛾科﹝Geometridae﹞成員的幼蟲了。牠們活動時會把身體屈曲、伸直、前進、屈曲、伸直、前進...一直的朝著目標進發。這個科的幼蟲最大的特徵是除了在胸部的三對步足之外,在身體第六節及最末端的一節上長有「偽足」,作為活動時攀附之用。

尺蠖
尺蛾的幼蟲又名「尺蠖」

_MG_2347

有的尺蠖身上有眼斑以迷惑捕獵者

另一類較為容易辨認的幼蟲是天蛾科﹝Sphingidae﹞的幼蟲,牠們的身體第八節後方有一條明顯的臀角,可能是作為威嚇捕獵者之用。天蛾幼蟲雖然看來不好惹,然而在大自然之中,不少的捕獵者例如鳥類等皆可能捕食牠們作為獵物。為了逃避捕獵者,這些幼蟲大多數是在晚間出動。
Hawk moth larva
天蛾的幼蟲

另一類的蛾類幼蟲沒有尾部的臀角作為威嚇之用,但卻全身長滿了棘突或肉瘤,上面有許多刺毛,故名刺蛾﹝Limacodidae﹞。刺蛾幼蟲身上的刺擁有極強的毒液,若然被刺中後會極度疼痛,有若被火燒灼的感覺,而且痛楚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Moth catepillar (Limacodidae) 刺蛾科
刺蛾幼蟲棘突上的刺毛具有很強的自我保護作用

Darna pallivitta 赭刺蛾
赭刺蛾 Darna pallivitta 身上除了刺毛作為保護之外,那酷似鳥糞的體型及顏色亦是其保護色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繽紛的蛾類世界﹝之一﹞

近年觀賞蜻及蝴蝶的活動大行其道,然而有一大類的昆蟲卻仍然較少受人注意。
飛蛾,在不少人的心中是神秘的生物。夜行的習性、深沉的顏色、毛茸茸的外表、細小的體型、令人眼花繚亂的繁多種類等,往往令人放棄了認識這類生物。

蛾類是鱗翅目家族的成員,與蝴蝶一樣,翅膀上覆蓋著細小的鱗片,令其擁有不同的顏色。亦與蝴蝶一樣,蛾類的幼蟲期所進食的植物各有其獨特性,每一種蛾類皆有著其各自的「寄主植物」,所以一個地區的蛾類種類的多寡,與該地區植物種類的豐富程度有著直接的關係。

香港有記錄的蛾類超過二千二百種,是蝴蝶種類的九倍!部份種類是近二十年才在香港記錄到,而且有不少更是科學界首次發現的世界新種。

雖然許多蛾類皆是夜行性,但亦有不少種類是屬於日行性的,當中燈蛾亞科﹝Arctiinae﹞的鹿蛾族﹝Syntomini﹞成員是日行蛾類的表表者。

蕾鹿蛾 Amata germana
交尾中的蕾鹿蛾

鹿蛾族成員的外表主要以黃色及黑色所組成,看來就如黃黑相間的黃蜂一樣,是昆蟲界中使用偽裝的警告色的例子。
Syntomoides imaon 伊貝鹿蛾
伊貝鹿蛾

另一類在香港較為常見的蛾類是尺蛾科﹝ Geometridae﹞的成員。這是一個蛾類中的大家族,由於部分種類是日行性而且顏色鮮艷,常常被誤認為蝴蝶。

豹尺蛾 Dysphania militaris
豹尺蛾

香港擁有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蛾類───皇蛾。
這種天蠶蛾科﹝Saturniidae﹞的成員擁有艷麗的顏色,在前翅的末端有著酷似蛇頭的花紋,令人一見難忘。

Attacus atlas 皇蛾

皇蛾的展翅可達30公分,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蛾類之一

昆蟲是野外最常見的生物,在野外活動時,我們不妨以開放的心態去認識牠們,在昆蟲世界之中體會生命的美。

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猛禽

猛禽在世界各地的文化當中皆代表了力量、勇氣、威嚴。

Black winged Kite 黑翅鳶
香港不常見到的黑翅鳶

不論是漫遊天際的鷂和鷲,或是傲立枝頭的鵰與鷹,還是那閃過雲端的隼和鵟,每一次觀察到猛禽,都會讓我有一番的激動。

Common Buzzard 普通鵟
普通鵟

香港是個觀察猛禽的好地方。除了在香港繁殖的麻鷹、白腹海鵰、蛇鵰、松雀鷹、鳳頭鷹等留鳥之外,在冬季,各種大型鵰類、鵟及鷂等隨著獵物遷徙而至,在南方渡過冬天,當然還有那成百上千的渡冬麻鷹。牠們為香港的天空添上了活力。

Spotted Eagle 烏鵰
烏鵰是香港的冬候鳥

Imperial Eagle 白肩鵰
白肩鵰是在香港渡冬的珍稀瀕危鳥類之一

春秋時分,過境猛禽例如赤腹鷹、灰面鵟鷹、燕隼等會飛經香港,抬頭望天,說不定能夠一睹牠們的風采。

當我們認識了麻鷹這種在香港最常見的猛禽之後,我們便會發現,在天空中盤旋飛翔的,其實尚有許多其他的猛禽。
Black Kite 麻鷹
麻鷹是香港天空中最常見的猛禽

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觀鳥入門

Great Egret and Little Egret 大小白鷺對比
還記得最初學習觀鳥時, 白鷺是入門最基本要分辨的鳥種.
回想當年當學生時, 沒有望遠鏡可用, 遑論高部數的攝影器材, 要分辨這兩種鳥還真的有點難度.

今天的觀鳥者真幸福, 既有大量的圖鑑可供參考, 也有觀鳥導師在旁指導, 許多更已配備齊全的觀鳥裝備甚至攝影器材.

觀鳥的門檻降低了, 鳥類更為人們所認識. 不過若然對鳥類的名字不熟識也不要緊, 觀鳥的樂趣, 在乎人鳥之間的和諧, 人與自然的融和.

Little Egret 小白鷺

Great Egret 大白鷺

2009年1月7日 星期三

夜空

這是一個令人神往的畫面。
多少故事,多少傳說,多少神話,在星光之下誕生,流傳後世。

銀河 Milky Way (no Melamine!!)

夜空,令世上所有煩瑣事情都顯得微不足道。
夜空,讓我們從新意識到人類的渺小。

然而,文明帶來了光害。
夜空,開始從人們的生命之中消失。

隨之而失去的,是人類在宇宙中的定位。
換來的,是人類以萬物之靈自居的膨脹心態。

Camping under the Milky Way

人與自然的距離漸漸疏遠。
自然資源在文明的藉口之下,被濫用、被略奪。
地球上其他生物無計可施,一種接著一種的消失,有的甚至在人類認識它們之前。

誰說世上萬物皆為人類而存在?
我們甚麼時候才能醒覺?

夜空,讓理性的思維奔馳在穹蒼之間。
夜空,令迷失在五光十色虛浮世界的流浪者,找到回家的路。

超人造型

蒙面超人 Kamen Rider
蒙面超人是風靡萬千觀眾、流行逾三十年的特攝片英雄。以昆蟲的面目作為主角的造型,不僅在當時掀起一陣熱潮,就算是在現時,許多的電影及動畫仍然以昆蟲作為造型參考。然而由於許多人對昆蟲的誤解及所產生的莫名恐懼,較多的昆蟲造型會被用作為怪物或奸角。「正義之士」的昆蟲造型在特攝片仍不多見,蒙面超人的面世是一個突破,也是其歴久不衰的成功因素。

每一種蜻蜓的樣子都不一樣,當仔細的看,我們對這種奇異的空中霸王會有更多的聯想。

Closer shot of Brachydiplax chalybea flavovittata

看這蜻蜓的一張笑臉!!哪怕有一隻翅膀斷了,仍然保持微笑!!
Orthetrum luzonicum_male

豆娘的臉像是一個啞鈴!!
黃紋棘腹蟌 Rhipidolestes janetae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孩子是未來

IMG_0716

Whitney Houston 的 The Greatest Love of All 中歌詞提到 'I believe the children are our future. Teach them well and let them lead the way. Show them all the beauty they possess inside. Give them a sense of pride to make it easier. Let the children's laughter remind us how we used to be...'

從事了環境教育工作多年,我明白到孩子天生就是喜愛大自然

鞋子下的泥濘、衣服上的污積,與及蛟子咬的腫疱、膝蓋上的傷痕,在家長看來是萬惡的,是要遠遠避開的。然而在孩子身上,臉蛋上的汗水及身軀之下的疲倦,所換來的是發現的驚喜,與及與大自然交往的愉悅。

IMG_0681

IMG_0706

小孩子擁有無窮的好奇心,他們的觀察力及思考問題的方法是成年人所不能理解的,雖然,成年人皆曾經經歷過這個「每事問」的階段。

小孩子的好奇,讓大自然成為了最佳的教室。在子孩子身上,我也學會了如何可以不斷的有著發現的喜悅,與及和其他人分享這種喜悅的愉快感覺。

放心的讓孩子與大自然接觸吧,人類畢竟是屬於大自然的。

IMG_0703

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

鹿頸印象

還記得讀大學時,上午九時三十分放學後﹝是的,那時別的學生還在趕上課!﹞便會用上兩小時乘巴士、地鐵、火車、小巴等,由香港大學前往鹿頸。那時的鹿頸沼澤及紅樹林,是初出茅廬的生態學學生的樂土,亦是觀鳥初哥作為磨練技巧的道場,也是攝影愛好者學習取景的天然影棚。

鹿頸的生態價值表現在各方面,那兒有鷺鳥繁殖地的「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及全香港最大的淡水沼澤,亦是紅樹林及泥灘的生境,近年亦被確認為香港的一個蜻蜓熱點﹝記錄了兩種生活在含盬量較高的蜻蜓及豆娘,皆為全球瀕危種類﹞。在二十一世紀初的時候,香港政府亦將其列入全香港「優先保育地區」。

Luk Keng Marshes_002

然而,今天的鹿頸,遙控飛機搶了飛鳥的風頭,遊人比樹木還多,山坡上本來生意盎然的天然植被變成了冰冷的水泥牆,而濕地亦漸漸的被停車場、丁屋及水泥打造的釣魚場取代。

甚麼時候,「優先保育地區」才能真正的被優先保育?

Sha Tau Kok at dusk